三年大疫,帶給人們很多恐慌,也帶來很多影響,這些影響包括方方面面,有關生活的、生存的、工作的、學習的、人際的、情感的、子女教育的……在這個過程中,人們經歷了太多的壓力和改變。隨著抗疫的不斷推進,病毒毒性的降低及國內對疫情管控政策的調整,人們終于盼來了逐漸可以走出疫情陰霾的自由生活,很多人在親人和朋友間,在電話里和微信上“奔走相告”。

然而,并不是隨著疫情的即將過去,人們就能夠很快恢復以往的生活,至少在心理層面,疫情帶給人們心理上的影響和傷害很難在短時間內結束和療愈。
前不久,中科院院士陸林在科普欄目《院士開講》中表示:疫情對精神健康的影響至少持續20年。疫情期間,“全球新增超過7000萬抑郁癥患者,9000萬焦慮癥患者,數億人出現睡眠障礙等問題”。從系統的視角看,這是人們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全球范圍的持續這么久的重大災難后的正,F象?挂,是一場戰爭,會有傷亡,也會留下很多后遺癥。戰爭結束時需要重建,也需要療愈。
疫情期間,為了抗疫,也為了保護彼此,人們經受著長期的社交疏離和各種沖擊,處于慢性壓力的持續刺激之中,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心理彈性,可以進行自我調節,但時間久了,沖擊性或壓力性事件持續存在的時候,會超出人們的心理彈性所能承受的范圍,使人們來不及處理一個事件引發的某種情緒,又經歷了另一個事件引發的某種情緒,這樣下來,負面情緒不斷積累,耐受力下降,如果再發生急性危機事件或壓力事件,就可能促發情緒失控,造成沖突。另外,多種不確定性造成人們焦慮不安、無可奈何,沒有安全感等等。長時間的等待和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處境,使很多人心情煩躁,郁悶,恐懼,壓抑……為了擺脫這些負性情緒的困擾,很多人陷入網絡、沉迷游戲、吸煙、飲酒……之后有可能會引發自責、自我貶低等負性情緒,并循環往復,這些負性情緒和不良行為相互交織可能成為促發各種矛盾尤其是家庭矛盾的又一個因素,從而促發憤怒、悲傷、難過等情緒。很多人還會引發心身疾病,出現失眠、心悸、高血壓、胃腸問題、飲食障礙等。
如果人們不注重自身的心身調節和關系的養護,那么,心理能量會下降甚至會耗竭,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效率減低,容易出現工作失誤,出現差錯事故、安全事故等等。

世衛組織對“健康”的定義,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身體不虛弱,而是始終強調人的精神完好和良好的社會適應,精神健康的狀態下,人能夠認識自己的能力,能夠應對日常生活中正常的壓力,能夠有效地工作。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的工作有興趣,能夠自我接納,也能調節自己的情緒,很好地適應環境并擁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疫情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不僅威脅人們的生理健康,也嚴重影響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疫情對學齡前兒童和學齡兒童的影響是很嚴重的,他們在本應走出家庭建立家庭之外人際關系感受集體生活與交往的年齡,卻無法與同齡人正常接觸和交往,這或許需要在接下來的養育中得到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創造條件以提升他們熱愛集體、團結有愛、相互尊重、合作互助等方面的人際交往技能。
疫情對青少年的影響更為直觀,青少年因為疫情隔離在家,有的有大人陪伴,有的要一個人獨自在家。上網課,是需要一定自律性的,然而由于這個年齡段的青少年多數缺少自我管理的足夠能力,再加上大人的批評指責,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沉迷于游戲,不愿意與人交往,甚至不愿意出門,等到真正要到學校上課的時候可能難以適應學校的要求。這需要家長和學校的合作,必要時需要心理專業人員的協助,幫助青少年盡快調整,避免引發心理疾病及輟學現象增多,造成更大的社會負擔。
......
疫情后,社會出現很多不良現象,某種程度上這可能與疫情侵蝕了有些人的道德健康有關。道德健康也與人的心理健康有關,心理健康的人可能更能守住道德的底線。
因此,后疫情時代,人們除了要注重做好防疫相關事情之外,更需要重視心理健康!而且需要做好長期心理準備,無論集體還是個人,都不能忽視心理因素對生活、生產、學習以及社會安定的影響。對于集體,可加大對職工關愛的力度,增加適宜的活動,關心職工的家庭情況,注重職工心理健康,讓職工感受到支持和溫暖,尤其是社區工作人員、醫護人員等一直處在抗疫工作前沿的群體,他們中的一些人所經歷的應激性事件可能會成為心理創傷性事件,必要時需要心理專業的幫助;對于個人,要加強心理建設,及時調節情緒,保證睡眠,保持適度的社交和運動等等。情緒變差的時候,可以通過休假、休息,與親人或朋友溝通等方式調節情緒,必要時也可借助心理專業的幫助。
歷史上,人類經歷了無數創傷,每個人的一生也免不了創傷的影響,重要的是如何面對和處理創傷。加強心理健康方面的關注和投入,或許是處理這次大疫所帶來的創傷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正如“!迸c“機”并存,如果全民都能注重心理健康,加強心理建設,提升心理彈性,那將是一次了不起的人類進步與成長。

鞍鋼總醫院心理科主任祝丹,是系統式家庭治療督導師,首屆中美系統式夫妻治療連續培訓項目中方助教,擅長于各類問題的家庭咨詢及治療。若您及身邊人有需求,請來鞍鋼總醫院心理科。
咨詢電話:6706166
診室地點:醫療美容醫院一樓南側 心理科
|